讀《西游記》有感
自從上了中學之后,變的更加愛讀書了。聽說學校有圖書室的時候,忍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馬上去了圖書室。眼前滿滿的書擾亂了我的眼睛,來來回回找了好久,終于找到了一直很想讀的書--《西游記》。
《西游記》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。書中講述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。每次讀起《西游記》,我就會情不自禁地陶醉在里面。很久以前,海外東勝神洲有個傲來小國,海中屹立著一座花果山,山頂上那一塊巨大的仙石千百年來吸收日月精華,漸漸有了靈氣。有一天,山頂上發出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,石頭裂開了,蹦出一只石猴,它向菩提老祖學了許多本領,并取名孫悟空。之后,孫悟空遇見唐三藏,三藏收留了他,接續收留了豬八戒、沙悟凈和西海龍王三太子。取經路途遙遠、困難重重,但師徒四人團結互助,并肩作戰,經歷九九八十一難,終于到達靈山,修成正果,取得真經。
孫悟空嫉惡如仇,文武雙全;豬八戒貪吃好色,在樸實憨厚中卻也透著小聰明;沙僧任勞任怨,重義氣;唐僧知難而上,不貪美貌,四人各異的特點構成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。在《孫悟空三白骨精》中,悟空三次打死化為人形的白骨精,師傅卻不分好壞,念緊箍咒。因為唐僧辨別能力差,易被表象所迷惑,所以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,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,而是繼續念他的緊箍咒,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。最后還要和悟空斷絕師徒情,孫悟空被逼無奈,只得再回花果山。但是孫悟空心里卻并沒有怨恨師傅,更沒有報復師傅的想法,他把委屈全都埋藏在心里,且心里總想著師傅的安危,足可見他對師傅的忠心。
除去本身引人入勝的情節外,《西游記》中更是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啟示。例如沙僧和小白龍,即使不是重要主角,卻也使我明白了,集體中同樣不能缺少默默奉獻者,也許他們沒什么能力,但如果一個集體沒他們的默默奉獻,同樣是失敗的,只要人人貢獻一份微小的力量,就會形成一份堅不可摧的大墻,無法沖破;再例如唐僧,盲目接受別人的幫助,卻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,落入妖怪的手中。這足以說明遇麻煩時,要仔細思考,隨意聽取別人意見,可能會導致自己走向不可彌補的道路。師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,我們要吸取他們的長處,如果自己也有他們的短處則要改正,正如《論語》中所寫的: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?!?
《西游記》中的啟示都是終身受益的。我也會像師徒四人一樣,繼續努力,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!
哈爾濱市星光中學 八年四班 張睿歆
作者:啟明公益基金會
時間:2018-01-18